查看原文
其他

决定未来国运的颠覆性变革

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
2024-09-06
题记:中美欧博弈更加复杂、激烈,但偏偏在人工智能上,三方更加强调合作,这恰恰说明各方从不同角度已经共同确认,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,将是决定三方未来国运的关键。
中美欧三方之间显然进入了新一轮极为复杂的博弈期,纵然常说欧洲被美国掌控,但是好歹引领了世界几百年的欧洲文明仍然有足够的底蕴,何况欧洲的文明底色是打破宗教束缚的文明启蒙,而美国却是反启蒙,新教换个角度实际就是起源于天主教的原教旨主义,欧洲从底子上终究跟美国不是一路人。(参见《美国是整个西方世界的“异端”

从古至今,因时因势而变的事情太多了。就像是现在对美国言听计从的日本,倘若有一天美国退回东太平洋,把日本解绑,日本第一个针对的未必不是美国,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,《菊与刀》这本书已经把日本人的民族性说得很清楚了。

当然,以上只是大势的可能性,终究还是要落脚在当下。当下的客观情况就是,中美都在争夺欧洲,而欧洲因为一直没能实现一统变得越来越分裂,但整体而言,由于美国对欧洲几十年的渗透,尤其美国驻军、舆论掌控以及强大的情报监视体系,欧洲的政客们面对美国非常无力。
美国“深层国家”的情报安全机构能够“泄密”美国总统,那对欧洲政客下手更加轻松,要不然没有任何政治身份的拜登儿子,都可以要挟拥军百万、北约第一打手的乌克兰,而美国国内还针对特朗普搞出来“通乌门”。(参见《没有敌人自己造》)

中美关系不多说了,无论特朗普、拜登亦或者其他任何人上台,都不会有根本变化,无非斗争的模式有所不同。去年旧金山元首会晤之后,确实有人天真地认为中美关系就要转好了,幻想重回所谓的“丰亨豫大”,浑然忘了北宋“丰亨豫大”的结果是靖康之耻。

小镇之所以对金融圈颇有成见,也是因为去年底跟一些金融圈的人交流,有大陆的、香港的,还有海外的,普遍存在一种终于放松的释然,看到一点点和好的信号,就开始畅想回到过去。旧金山会晤之后一周,在一次主要是香港金融人士的交流会上,就有人认为中美和好,对未来感到更加乐观,认为2024年起码可以期待6%以上的增速。

当时小镇说中美之间缓和是真,毕竟谁都没做好全面对抗的准备,拜登讲“有管控的战略竞争”,所谓“管控”就是两国关系绝不能失控,不能因为战略竞争而导致爆发战争的风险。正因此,无论中美之间有多么大的冲突和摩擦,终究会在一些领域保持必要的合作和联系,每次中美关系有可能向深渊滑落,就一定会停下来合作。

但是这种合作不应该视为全面好转,更不可能回到过去,必然需要基于新的实力对比和国际环境,重新确立全新的中美关系,也就是常说的“新型大国关系”,所以11月旧金山会晤,更应该视为对风险的管控,说的直白点,关系恢复一下,才有进一步有序恶化的空间

因此,2024年的中美关系不可能好转,更何况还有美国大选的影响。

小镇非常相信这些几乎财富自由的金融精英,不可能看不懂,但是难免存在幻想,这背后更多是利令智昏、从底子里就不敢想与美国正面对抗,既然能误判关键的中美关系发展趋势,那么误判国家对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决策倾向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而中欧关系,小镇在《小富即安,还是杀出一条血路》已经谈到了,一个原本和和气气交朋友的小范围交流,竟然也出现了非常尖锐的现场对立,中欧两方都有自己的道理。比如欧盟驻华大使抱怨说,其他国家都不像欧洲这样先搞询问和调查,直接就加征关税,为什么中国反而针对欧洲?

道理很简单,因为中欧友好关系源远流长,中国对欧洲的期待也绝非对其他国家可比。美国、土耳其、巴西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,我们当然可以理解,无非能解决就解决,不能解决那就不解决,对巴西和土耳其通过本地投资设厂,对美国那干脆不要美国市场又如何?反正有特斯拉在,美国也不可能对中国电动汽车开放市场。

而欧洲是最关键的,也是我们努力最多的。比如去年12月第24次中欧领导人会晤,这一次相比2019年之前的会晤已经大不相同了,中欧关系明显降温,基本只在低水平上稳定住了,像2020年已经完成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,2021年也因故搁置了,2023年上半年中国还努力希望中欧双方互相取消制裁,但后来也基本不抱期望了,已经到了见招拆招的地步。

虽然中欧双方都认为中欧关系需要稳定,就算是冯德莱恩也多次表示“期待同中国发展长期稳定、可预测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”,但终究因为美国、欧洲政局动荡、极右翼抬头以及欧洲各国自身利益又面临太多不确定。

所以今年开始针对具体国家发力,比如重注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产业体系建设,与德国加强合作,争取法国的支持,也在通过支持跨里海国际通道项目,拉拢土耳其。
虽然对欧出口和顺差不断增长,但这种增长本身也在增大欧洲方面的不满,我们确实更强了,但是未来要遭遇的冲击也必然更大了。

所以,中国对欧洲,采取了与对美不一样的策略。比如同意推进中欧之间的贸易平衡,但是中欧对于贸易失衡的认知有很大差异,欧洲认为是因为中国对欧洲企业进入中国设置障碍,而且中国企业利用产能过剩对欧洲进行倾销;而中国则认为贸易数据并不能真正反映中欧之间的利益分配,表面上中国对欧顺差,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利润是由欧洲企业占有,在华欧洲企业超过三分之一的出口是返销欧洲。

这场嘴仗还有得打,但终究还是会各退一步,中国进一步开放欢迎欧洲企业,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会更期待中国的直接投资。无论如何,欧美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市场,以欧美等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头部国家占据中国出口的80%。

未来几年非常关键,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能不能扭转欧洲方面的认知,现在欧洲内部正在激烈讨论对华贸易,开始出现效仿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苗头,就算是支持中欧贸易的一方,也需要给民众一些成绩,比如缩小欧洲对华贸易逆差,只要能够将欧洲方面的异动向后推迟,避免跟美国联动,就足够了。

梳理完当前中美欧之间的复杂博弈和矛盾,那么问题来了,在这种情况下,有没有中美欧三方都积极合作的呢?

当然有,那就是人工智能,当前全球已经公认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关键,坦率的说去年以前我们对于人工智能虽然重视,但没有达到核心国策的程度。

虽然在全球范围,中国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并不晚,早在2015年和2017年就各有一次国常会关注到人工智能技术,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当年还举办了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。
人工智能也在一些专业领域开始落地,比如全球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第一的舟山港从2019年开始就在进行智能化改造,目前已经实现了无人集装箱卡车的常态化运行,2023年被列入了“港口功能优化提升强国专项试点项目”第一批。(下图为舟山港无人集装箱卡车)

但此前的关注落脚点并不是人工智能,而是工业互联网、数实融合,虽然这也是人工智能的基础,毕竟人工智能要想在现实中发挥威力,也需要一定的基础。

但关键区别在于,过去的这些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是由工程师编程处理,而非人工智能。
虽然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初期,人类工程师发挥自身经验,在效率上往往比人工智能更高,但是人力有时而尽,就像是人无论如何训练,也不可能跟犬类比嗅觉。人工智能就像是数字领域的猎犬,比人类更能从复杂混沌的数据中找到真实有效的东西。

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了,比如今年刚刚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,有很多国外巨头在推介本公司业务的时候,大多会强调人工智能在解决行业尖端问题上的应用,当然这跟当前全球资本关注人工智能有关,总要往这个概念上去靠。

但是也能够从中感受到人工智能的伟力,有企业提到用人工智能提高选矿的命中率,而国内最近开启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,如陈秋明院士团队的新一轮找矿大数据智能成矿预测研究项目,就在尝试通过人工智能提高成矿预测成功率,目标构建一个成矿预测人工智能模型。
但总的来说,虽然在专业大模型领域,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有硬实力的先进企业,中国具备了一定的优势,但这种优势能不能继续保持下去,还是未知数;而在底层理论和大模型领域,还是要承认存在一定差距。

更关键的是,中国强于应用和复制,但是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跃升,已经跟美国、欧洲同样站在了人类文明的最前沿,继续往前迫切需要解决一系列深层次问题:比如过去经济发展习惯了粗放式,通过模仿、抄袭赚快钱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,而未来显然需要走真正创新的路,这就要扭转全社会的风气,建立与创新相匹配的教育、人才、科研体系,这也必将是未来深层改革的重中之重

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准确的说是四季度开始,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视度迅速提高,已经到了最核心、最关键、最高级别的层次,上周总理调研,有一句非常重的话“大模型的迅猛发展,正在催生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方式颠覆性变革”。

颠覆性变革从字面意义上就知道份量,那么中国必须在这个领域取得领先优势,最起码不能落后于美国。

正因为这个领域如此重要,所以已经成了中美欧少有的积极合作的领域,当然所谓的积极合作并不是说美欧乐见中国在这个领域也取得优势,而是说拉拢中国在这个领域展开更积极的合作,尤其是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全球治理新问题。

比如美国就希望在人工智能军事化领域与中国达成共识。目前美国把人工智能军事化分为“人工智能赋能武器”和“人工智能武器”两类,前者就是人工智能作为辅助提高人类指挥战争的效率,但决策还是要由人下达,而后者就是科幻电影里由AI自行进行致命决定。美国方面希望将人工智能军事化限制在前一种,当然美国到底会不会遵守,还是跟生化武器一样,嘴上说一套、实际做一套,那就不清楚了,但起码美国确实有拉拢中国确定全球共识的想法。

毕竟美国很清楚,如果真的将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于实体武器,美国必然全面落后。
人工智能领域最弱的欧洲,与中国合作的积极性就更高了。比如去年11月英国举行了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,专门邀请了中国参会,中国在这次峰会上还阐述了中国提出的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》。

这次峰会最终由28个国家共同达成了全球第一份针对人工智能的国际声明,既《布莱切利宣言》,布莱奇利园正是英国二战期间的密码破译中心,而28个国家除了中国,基本都是西方国家或者与西方关系很近的。

但终究还是要以实力来说话,人工智能将决定中美欧未来的国运。


其他文章推荐

■  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,谈谈对未来方向的判断

■  楼市刺激政策加码,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?

■  从关键岗位安排,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

■  没有敌人自己造

如果喜欢,还请点赞、“在看”和关注吧

欢迎分享,让更多人发现“大树乡谈”

除本号外,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

请注意辨别,欢迎关注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大树乡谈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